top of page
搜尋

產後千萬不可忘記保養子宮!產後照護守則大公開🌟

子宮可謂女性的第二個心臟,是影響女性生理機能運作的重要關鍵。所以,在產後繼續調理子宮,對產後媽媽的健康非常重要。一旦子宮調養好了,皮膚、氣色自然充滿光采。


「惡露」是甚麼?

惡露為產後子宮內蛻膜的脫落,經由陰道排出體外,正常情況下約四至六週結束。一般而言,剖腹產的惡露會比自然產來得少,也會較早結束。


看顏色觀察惡露,子宮恢復指標 💁🏻‍♀️

產後天數

惡露變化

顏色呈現

1~3天

含血量最多

鮮紅色

3~10天 

伴隨著血清樣物質

粉紅色或淡褐色

10~20天

液體較少

黃色或白色

(

子宮按摩  

適當的按摩也是幫助產後媽媽的子宮恢復的有效方法之一。 能有效促進子宮肌肉收縮,協助惡露排出,預防產後出血。


做法:媽媽可以用掌心推開按摩油,輕輕地在腹部以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按摩,幫助促進血液循環,達到暖宮、加速子宮恢復的效果。還可以緩解腹部不適和緊繃感,讓媽媽感受到舒適和放鬆。 

剖腹產後最初3天,因腹部傷口會痛,所以建議使用束腹帶輔助子宮按摩,當媽媽翻身或早期下床活動時,亦能起到固定傷口的作用,才不會因牽扯到傷口而感到疼痛。 


飲食上的注意事項 

1. 採均衡飲食,勿過度進補及暴飲暴食。

2. 產後「適合」吃清淡、溫熱、易消化、蛋白質多的食物,如雞肉、排骨、鮮魚湯、雞蛋、芝麻、桂圓肉等。 

3. 產後「不適合」吃冰冷、辛辣、油炸、燒烤、燥熱 食物如冰水、飲料、瓜類、炸雞、薯條、高麗蔘、豆類等。

4. 麻油、酒精類產後兩個禮拜內不要吃,因為會影響子宮收縮及傷口癒合;人參產後一個月內不要吃,因為會抑制子宮收縮及活血,進而可能引起大出血。

5. 生化湯:民間習慣認為生化湯是產後必服一,但以產後瘀血停滯者為合適,假若產後惡露排出順暢則不必特意服用。

6. 如餵母乳勿食含人蔘、韮菜、麥類製品、綠色花椰菜等,會降低乳汁分泌。



排泄清潔要注意 

通常自然產的媽媽因為有會陰傷口,剛開始會造成會陰部與肛門周圍的疼痛,一般媽媽都會擔心排便刺激到受傷的部位,而忍住便意不去上廁所。事實上,會陰部上的縫合部位若沒有發炎,就算是用力也不會再次裂開,媽媽不要因此害怕排便,恢復正常如廁就可以。通常產後3~4天大小便才會比較順利,2~5天排尿量較多,注意不要忍尿以免造成尿道感染。


● 產後多久內需小便?

  1. 產後4小時內小便為佳。 

  2. 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尿道口、陰道周圍腫脹和傷害,使得膀胱對壓力敏感度降低,造成尿液滯留,易引起泌尿道感染,同時膀胱脹也會影響子宮收縮。

● 如何清潔會陰傷口?

  1. 會陰沖洗可保持會陰傷口的清潔和乾燥,防止細菌感染,消除氣味,促進傷口癒合,增加舒適感。 

  2. 將沖洗壺裝入八分滿的41-43℃煮沸過的溫開水,在每次大、小便之後,由前往後的方向進行會陰沖洗,大約持續沖洗7-10天,直到會陰傷口痊癒為止。


充足的休息

身體在產後需要更多的休息來進行自我修復,因此媽媽需要確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。適時地休息,不僅有助於子宮的恢復,也對個人整體健康有益。


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,媽媽們可以下床做些簡單的活動,盡量避免臥床,不只能增強免疫力,也能減少疾病的發生,還有利於盆底肌及腹肌力量的恢復。但千萬不要過早從事體力勞動,避免發生子宮脫垂等不良現象。






參考資料:



 
 
 

留言


copyright © 2020. BellyTumMacau

bottom of page